近期,不少消费金融机构已陆续披露2022年年报,从数据中看,大部分消金机构实现正增长,但首尾盈利差距仍较明显。
今年银保监会非银部发布的《引领消费金融公司规范有序发展》文中提到,截至2022年末,全国已开业30家消费金融公司行业资产总额为8844.41亿元,从已经披露的17家消金机构来看,前三名的总资产超3000亿规模,已超过行业总资产的3成多,净利总额占到已披露的7成。
头部梯队稳健增长
2022年,据中国联通年报显示,招联消费金融实现营收175.01亿元,同比增长9.84%,净利33.29亿元,同比增长8.68%,整体增速稍有缓和,但丝毫未对其资产规模和盈利有所影响,依然稳坐头把交椅。
据兴业银行及重庆百货年度报告显示,兴业消费金融、马上消费金融的2022年度营收和净利分别保持两位数增长,营收分别为101.15亿元和135.3亿元,同比增长分别为20.55%和35.17%,净利分别为24.93亿元和17.88亿元,同比增长分别为11.79%和29.34%;
其中,兴业消金各项贷款余额749.22亿元,同比增长29.05%,自成立以来服务客户数超1,500万户,累计提供消费金融信贷突破2,400亿元。
据鱼跃医疗2022年《关于调整对蚂蚁消费金融增资的公告》中显示,蚂蚁消费金融在2021年度扣非净利实现亏损10.75亿元,截止2022年9月30日,实现扭亏为盈,扣非净利后为3.86亿元。根据宁德时代2022年投资收益和持股推算,蚂蚁消费金融2022年盈利约为8.4亿元左右。
据中国银行年度报告显示,中银消费金融2022年实现净利6.56亿元,较上年末8.44亿元同比下降22.27%,年报指出中银消金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,加快线上化转型,针对疫情下消费者基础民生、 线上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,及时调整产品线,加大金融支持力度。截止2022年末,中银消金总资产为641.02亿元,年末贷款余额 618.03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17.87%;线上转型取得成效,年末线上贷款余额占比 52.24%,比上年末提升17.18个百分点。
而在2021年度净利超过10亿大关的中邮消金,在今年略显“中气不足”,据邮储银行2022年报显示,中邮消金营业收入略有增长为60.48亿元,净利4.43亿元同比下降63.95%;累计为3万名客户提供了专项息费减免、账单平移、信贷支持计划和调解等金融纾困服务,其中减免息费约8,489万元;持续降低产品利率, 贷款综合定价较上年度下降1.55个百分点,进一步贯彻落实普惠金融政策,提高消费金融的可获得性。
七家净利不足5亿,增速达两位数及以上
中原银行2022年财报显示,其拥有49.25%所有权的中原消金带来的经营收益为1.64亿元,经股权换算后,推算中原消金2022年实现净利约3.33亿元,同比增长达65.29%;
而海尔消金、平安消金、阳光消金、湖北消金、北银消金、小米消金的净利润分别为2.74亿元、1.87亿元、1.35亿元、1.21亿元、0.87亿元及0.11亿元,同比增长分别为43.46%、155.44%、25.00%、30.11%、50.06%和194.57%,均达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快速增长。
这六家消金机构,除中原消金和海尔消金总资产为495.53亿和211.25亿元外,其余资产规模均在百亿左右。值得一提的是,据中国平安年报披露的投资收益和持股比例推算,平安消费金融从2021年度亏损3.37亿到盈利1.87亿,迅速扭亏为盈,背后的能力可见一斑。(平安消金资产规模未披露)
宁银消金的业绩也相对亮眼,宁波银行2022年报显示,宁银消金积极响应国家促消费的号召,聚焦客户差异化特点,充分满足不同客群的消费金融需求;同时,不断强化科技应用和赋能,推进产品创新和流程优化,自主获客能力和自主风控水平得到持续提升。
在2022年上半年亏损0.32亿元后,下半年实现扭亏为盈,报告期内,宁银消金并表后实现净利润 0.26 亿元,截止报告期末,宁银消金贷款余额 71.83 亿元, 员工1141人。
前不久,银保监非银部发布的《引领消费金融公司规范有序发展》文中从三大方面详细指出消费金融机构应如何定位及有序发展。
· 围绕设立初衷,立足功能定位取得较好成效
a 积极促进消费增长,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
b 践行普惠金融理念,填补中低收入人群金融服务空白
c 加速数字化转型,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
· 核心竞争力面临挑战,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
a 细分客群能力不足,获客成本居高不下
b 融资渠道狭窄,融资成本高企
c 自主风控能力不足,风险管理成本被动抬升
d 中低收入客群的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不足,运营成本较高
· 坚持差异化发展、深耕细作,提升核心竞争力
a 坚持“监管为民”理念,提升行业金融服务水平
b 坚守风险为本监管底线,提升行业发展质量
消费金融公司应立足专业化消费信贷功能定位,聚焦服务中低收入人群,持续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,形成与商业银行、信用卡中心、互联网平台、小额贷款公司等消费金融主体竞争发展的格局,逐步成为扩大内需、促进消费增长的新兴力量。
致力于分享最及时的金融行业资讯
企业信息共享互动平台